
19世纪60年代,洋务运动开始兴起,许多实业家借此机会迅速崛起,成为清朝末年的富商巨贾。在众多的豪绅当中,财富最多、背景最深的无疑是胡雪岩和盛宣怀两人。 胡雪岩大家都很熟悉股票配资知识网推荐,他是近代史上著名的红顶商人,背后有强大的官商背景,尤其与洋务大臣、陕甘总督左宗棠有着深厚的交情。胡雪岩的财富在巅峰时达到了2000万两白银以上,因此稳坐当时中国首富的位置,甚至在商界无人能敌。
然而,正是这样一位富可敌国的商界巨头,最终却败给了后来者盛宣怀。盛宣怀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深厚背景,成功地打倒了胡雪岩,导致胡雪岩在晚年陷入贫困,直至去世。那盛宣怀究竟是怎样的人,竟然能打败像胡雪岩这样的大人物呢? 盛宣怀出生于1844年,比胡雪岩年轻21岁。他成长在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、官宦之家,祖父是清朝的举人,父亲则是进士,官至布政使,并与李鸿章有着较深的交情。这样显赫的家庭背景使得盛宣怀从小接受了优良的教育,并且深受李鸿章“实业救国”思想的影响,始终坚定支持洋务运动。 1870年,凭借自己出色的能力以及父亲的推荐,盛宣怀进入李鸿章的府中,开始协助李鸿章推进洋务运动。李鸿章对他十分欣赏,第二年便将盛宣怀提拔为知府,以便让他更好地参与和管理洋务相关事务。 在李鸿章的支持下,盛宣怀得以迅速发展。1875年,他开始在湖北投资煤铁矿务,次年成立了湖北煤铁总局,并且在1876年发现了大冶铁矿,并建立了炼铁厂。就这样,盛宣怀的名声在洋务运动中逐渐显赫,成为了一个崭露头角的新星。 然而,即便如此,盛宣怀和胡雪岩相比,依然差距较大。当时的胡雪岩已经成为了中国首富,且得到了朝廷的奖赏,拥有了顶戴和黄马褂。无论是财力、声望还是背景,都几乎没有人能与之匹敌。 当然,这并不意味着胡雪岩不可撼动。胡雪岩能够立足的根基,在于朝中有左宗棠的支持。虽然盛宣怀此时的财富和资历无法与胡雪岩匹敌,但他也有一个强大的后盾——李鸿章。从这点看,两人之间的差距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大。 category:history,content: 更重要的是,当时李鸿章和左宗棠之间并不和睦。胡雪岩的势力扩张,给李鸿章带来了很大的压力。因此,李鸿章决定通过盛宣怀来打击胡雪岩,削弱左宗棠的支持。这个机会最终在1882年到来了。 1882年,胡雪岩在上海开办了一家蚕丝厂,投入了2000两白银,这几乎是他的一次孤注一掷的商业冒险。若成功,他将会获得丰厚的回报;但若失败,后果不堪设想。恰逢生丝行业不景气,价格不断下滑,胡雪岩便大量购买生丝,试图通过垄断减少市场存量,从而推高价格,刺激市场回暖。 然而,胡雪岩的举动使得许多洋商失去了生丝原料,这导致洋商纷纷购买生丝,与胡雪岩展开价格大战。起初,胡雪岩凭借雄厚的资金优势,购买了数百万担生丝,占据了市场的上风。然而,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他措手不及——意大利生丝的高产量涌入市场,导致胡雪岩无法通过垄断提价,反而只能以低价出售原本高价购买的生丝,导致资产瞬间缩水了半数。 即便如此,胡雪岩依然是家底丰厚,若想翻身还是有机会的。然而,这时盛宣怀的介入为他带来了致命一击。为了实现蚕丝的垄断,胡雪岩曾向多家外国银行借债,而此时,他的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了蚕丝厂,而流动资金又在贸易战中遭遇亏损。唯一能够弥补资金窟窿的,便是朝廷每年应该发给他的协饷。 盛宣怀深知这一点,于是他找到了负责发放协饷的上海道台邵友濂。邵友濂知道,李鸿章和左宗棠是两位不可轻视的大人物,无论怎样,他必然会得罪其中一位。因此,盛宣怀提出一个对邵友濂来说较为可接受的条件——将发给胡雪岩的协饷推迟20天。这样,邵友濂既能应付左宗棠,又能获得李鸿章的好感,便答应了盛宣怀的提议。 盛宣怀成功推动这一计划后,又开始找到胡雪岩钱庄的主顾,散布消息称胡雪岩即将倒闭,让他们尽快取出存款。通过这一手,盛宣怀切断了胡雪岩最后的资金来源,使得胡雪岩的资金链彻底断裂,无法再动用任何资金来填补债务窟窿,最终只能宣布破产,将蚕丝厂抵押出去。 幸好有左宗棠的照顾,胡雪岩才没有走到完全绝望的地步。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,盛宣怀成功地打败了胡雪岩,成为了实业界的新领军人物,接连创办了汉阳铁厂、萍乡煤矿、中国通商银行等重要企业,成为了新的“胡雪岩”。 尽管在后来的武昌起义中,盛宣怀被罢官并失去了许多财富,但在1916年去世时,他仍然留下了近10元的资产。这只是他当时财富的一半,另一半则全部捐赠给了慈善事业,作为他的社会贡献。 发布于:天津市杨帆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